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题

    不能以商业化否定汉服的文化意义

    ①近日,某知名主持人因在某节目中调侃一群身着汉服表演的年轻人,称是“哪个洗浴中心的”而遭到批评,认为其不尊重汉服。著名作词人在微博中指贵该主持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而某知名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汉服热”不过是能够带来商机的“汉服秀”,是精神空洞、生机倒退的文化表现。可见,舆论对于汉服的态度存在着明显分歧。

    ②如果不是知名主持人对汉服表演的非议,恐怕不可能引起这么大的舆论波澜,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

    佐证着“汉服热”的“虚”与“秀”。但是不是能一概地认为“‘汉服热’不过是能够带来商机的'汉服秀’,是精神空洞、生机倒退的文化表现”呢?在笔者看来,这有些过于武断。

    ③服饰是一个国家、社会和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春秋左传正义》一书中说:“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上下五千年,积淀了丰厚的服饰文化。“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统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等。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中,汉服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成为民族认同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这是理论界的共识,也是普通百姓的切身体验。在一定意义上,汉服已经不仅仅是单指服饰,而是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精神寄托而存在的。

    ④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其著作《民俗学概论》中指出:“服装在中国社会里不仅仅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它往往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符号,其中蕴含着很多的象征性和意识形态的理念或背景。”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西方文化强大的压力面前,用汉服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增强我们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如今常说的汉服,通常是指现代汉服,指21世纪出现并流行、继承历史上传统服饰文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服饰的、具有汉民族文化风格的服饰体系。前不久,还有专家建议,可以自行设定代表中国民族特色的汉服系列中国式学位服,并逐步推动在重大场合穿着汉服。这就说明,越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状态下,越是需要民族身份认同和辨异。

    ⑤当下的“汉服热”中确实存在商业化、表层化甚至功利化的东西。这种现象的出现恰恰需要我们努力来纠偏,需要我们用正确的、能被更多数人接受的方式来宣扬包括汉服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而非一闻商业味就大加讨伐。否定是容易的,但否定要立足于本原目的,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

    ⑥因此,如何创造条件克服“汉服热”的商业化和表层化最为重要,既要适应现代社会公众的审美需求,消除个体对汉服在文化时差上的历史、心理隔阂,又要打造符合现代社会心理和时代审美的汉服,增进民众对汉服的自然亲近感,消除陌生感。

    ⑦总之,“汉服热”是当代中国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涉及服装、民族、历史、信仰、礼仪等许多方面。站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社会应宽容和支持“汉服热”中暂时的商业味和功利目的,因为“汉服热’本身就是民众朴素心愿的反映,至少它折射了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依恋与问往。

    (原文/朱四倍,《光明日报》,有改动)

    1. (1) 下列对“汉服热”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社会应宽容和支持“汉服热’中暂时的商业味和功利目的”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基于对“汉服热”的新认识,作者认为面对“汉服热”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怎么做?请简要概括。
  • 1.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题

    做父亲

    ①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②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拍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③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④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⑤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⑥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茏。“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⑦“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么?”“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⑧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⑨“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

    ⑩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⑪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⑫“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没有还价!”

    ⑬他说过便昂然前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

    ⑭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

    ⑮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

    ⑯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罢,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⑰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原文/丰子恺,有改动)

    1. (1) 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买鸡仔的过程中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不舍 

    2. (2) 阅读第(6)段,孩子与小鸡之间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
    3. (3) 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
    4. (4) 结合全文,说一说你对文章结尾句“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的理解。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皆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新】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交“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动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 1. 阅读《骆驼祥子》节选部分,完成下题

    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腿脖子肿的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非过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的去跑。

    他换了新车,从一换车那天,他就打听明白了,像他赁的那辆车——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值一百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糊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大概地说吧,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但是,祥子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块五块的,一年就能剩五六十块!这样,希望就近便多多了。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祥子——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2. (2) 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祥子的性格特点,两点即可。
  • 1. 诗歌鉴赏

    早冬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注释】①柘(zhè)叶:柘木的叶。②五马:五马并驰,太守(刺史)的别称。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诗大致写于任职其间。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可怜”“似春华”写出冬景温柔,无肃杀之感,焕发着蓬勃朝气。 B . 颔联中“霜轻”“初干”描绘了江南初冬虽有冷意,但仍祥和温暖的景象。 C . 颈联中从“老柘”如“嫩树”、“寒樱”生“狂花”看出诗人心情的愉悦。 D . 尾联中诗人羡慕闲人自在饮酒,哀叹自己身为太守俗务缠身,渴望归隐。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作家余华说:“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充分开采。也许,你曾在委屈中坚强,困境中破茧,拼搏中闪光,磨砺中绽放……

    不管你经历什么,去努力开采你的生活吧,你一定能收获你人生的财富。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思想是线形的,是线条的延伸,所以前贤说思路、思绪(绪是从茧抽丝)。“跟着线条走”可以引导纠结阻塞的心绪顺利延伸,疏解压力。音乐是线形的,让你心中这根线附在空中那根线上,跟着延长、跟着升空,我们紊乱痛苦的思绪也跟着延长、跟着消失。①书法也是线条,音乐是音波在空气中____的线条,书法是水墨____在纸上的线条。②你会说书法家写的是诗词、是文章,诗词文章有意义,没错,我得补充,当诗词成为书法时,诗词是书法家的材料,书法家要借这些字表现线条的音乐性,书法不是诗词的____,而是____在纸上的音乐,他们有个专用的术语叫“形式美”。③这根线条婉转、结体、布白【A】变化出无穷无尽的姿态【B】表现喜怒哀乐【C】阴阳刚柔【D】表现天地山川、花草树木。思绪跟着它走,它竟然像符咒一样使我们出神忘我、心无挂碍,所谓压力症候群,都不见了!书法不是写字,它是写字的艺术化。④解压的药方一大筐,有人认为镐赏自己一下,喝杯好酒,点两个小菜,染上了酒瘾:有人认为到赌城去放松一下,冒个险,成了赌徒。这些办法风险大,我不建议。

    1. (1)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书法也是线条,音乐是音波在空气中____的线条,书法是水墨____在纸上的线条,你会说书法家写的是诗词、是文章,诗词文章有意义,没错,我得补充,当诗词成为书法时,诗词是书法家的材料,书法家要借这些字表现线条的音乐性,书法不是诗词的____,而是____在纸上的音乐,他们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形式美”

    3. (3) 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根线条婉转、结体、布白【A】变化出无穷无尽的姿态【B】表现喜怒哀乐【C】阴阳刚柔【D】表现天地山川、花草树木。

    4. (4)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解压的药方一大筐,有人认为镐赏自己一下,喝杯好酒,点两个小菜,染上了酒意;有人认为到赌城去放松一下,冒个险,成了赌徒。

    5. (5) 将“书法家只有一根线条”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3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 ,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 ,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节选自《书巢记》)

    【注释】①觌(dí):相见。

    1. (1) 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标点,请为其断句(用“/”标示,限三处)。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2. (2) 请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方法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趋百里外( )②色愈恭,礼愈( )

      妻子不觌( )  ④引客就观之( )

    3. (3) 关于“录毕,走送之”“乃引客就观之”两个句子中“之”字用法,小林和小语产生了分歧,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

      小林:这两个“之”字都用作代词,前一个代指“书的主人”,后一个代指“居室”。

      小语:“走送之”中“之”是音节助词,无实义;另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居室”。

      尝不与书俱

      听完两人观点,你认为的说法正确。

    4. (4) 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5. (5) 阅读乙文,说说陆游为什么称自己的居室为“书巢”?
    6. (6) 宋濂借书叩师,陆游乐居书巢。他们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 1.  遇见 ,是相识与发现的惊喜,是一种期待,一种追寻,一种信念……班级决定开展以“遇见”为主题的读写活动,请你参与。

    以“遇见”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就要举行了,请你从下面两个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80字左右)

    任务二:请你以“遇见”为主题写一首小诗在朗诵会上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四行;如超过四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 1. 学校开展“走进名著,悦享时光”阅读成果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读贵有记。我国古典小说常用“三”字来叙述故事,使情节曲折生动。如《水浒传》中有“林冲三取投名状”,《西游记》中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故事。
    2. (2) 读贵有法。在阅读《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时,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读书方法。你运用了何种方法阅读《海底两万里》?请结合内容说说。(不得照抄示例)

      《骆驼祥子》

      《海底两万里》

      采用圈点批注法。在阅读时运用不同的圈点和批注的符号,对描写祥子的重点段落进行勾画,并在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疑惑、感悟之处进行批注。

    3. (3)  读贵有疑。阅读名著时常有疑惑,带着疑惑读下去会更有收获。在阅读《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时,你有什么疑惑?请写出你读《西游记》时的疑惑。(提示:思想健康;提问角度不限,可针对名著中的矛盾、关联处等提问;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朝花夕拾》

      《西游记》

      阿长和衍太太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为什么作者对两人的态度大大不同?

    4. (4) 读贵有得。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有同学发现可以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表达对主题的理解,书写从中获得的启迪,请你试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

       

      初心与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红军、红小鬼们,怀着唤醒、拯救贫苦大众的初心,在艰难的革命道路上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