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六次...

更新时间:2023-12-09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旧题重做(19分)
  •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一、二句表面上看纯属写景,实际上作者欣悦之情尽在其中 B . “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风波骤起,和“五岭逶迤腾细浪”所传递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 C . 三、四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天气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D . “准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愿望,即定要登上岳阳楼望洞庭湖的风光,去听听“水晶宫”传出的《霓裳》曲。
    2. (2) 作者张孝祥是南宋豪放词派的奠基人之一,本词虽不是豪放词的经典之作,但其语言风格已有豪放的特点
  • 2.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2. (2)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 (3)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4. (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5)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描写了当地人民忘记了战败的耻辱,在侵略者的祠堂前祭祀供奉的场景。
    6. (6) 《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融入了诗人异客悲秋、病势缠绵的句子是:“。”
    7. (7) 酒向来与中国文人创作有密切的联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借酒感怀,寄情明月。”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 3.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东汉末年,涌现出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才子,他们为一个时代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为后世文学之楷模。

    建安时期的作品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真实地反映了动乱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抒发了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雄浑壮阔、慷慨深沉的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以“三曹”为代表。曹操所作辞赋俊极硬朗,慷慨悲凉,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曹操的诗文风格是在汉乐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的名篇《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迫切希望人才都投奔到他这里,为他建立不朽功勋。整首诗极具感染力,没有豪言壮语,是一种情感的真实流露,若出其中;星汉灿烂,气势开阔,有胸怀宇宙之气,言简意赅而又气象万千,清新俊朗的风格之中难掩气势恢宏的傲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志向高远不说,这样的作品充满了生机,让人读罢也充满希望,是俊逸永久的遒健。

    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汉魏时期简约清俊的风格,也没有利用辞赋文学进行政治宣扬,就是因为热爱而热爱,是建安风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曹丕的弟弟曹植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为人熟知的《七步诗》写道:“煮豆持作羹,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成诗,虽生在王侯家,却是个纯粹的文人,所作辞赋作品最多。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可见曹植的文学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建安七子”属于曹魏文化集团,他们受战乱影响投奔曹操,待生活安定了,文学创作就达到了新的境界,他们是建安作家集团的主力和传播者,他们得到重用,他们的才能得到施展。因此,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景象。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是李白有名的两句诗,可见后世对建安文学充满了仰慕和欣赏之情。建安文学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建安文学因以“三曹”为代表,因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成为后世文学的楷模。 B . “建安风骨”是指汉末建安时期的作品所具有的意境宏大、雄浑壮阔、慷慨深沉的风格 C . 曹操所作辞赋具有俊极硬朗、慷慨悲凉的风格,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代表者,成就最高。 D . 属于曹魏文化集团的“建安七子”,他们的创作因为得到曹氏父子的支持而走向辉煌。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首段概述背景并提出本文的观点:建安文学,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为后世文学之楷模。 B . 文章主体分别从三曹、“建安七子”角度对论点加以阐述,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论证了论点。 C . 文章列举《短歌行》《龟虽寿》等作品,来阐述曹操诗歌的内容及其境界风格,让读者信服。 D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提观点,中间从曹操、曹丕等角度分叙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真实反映动乱时期的人民生活,抒发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是建安时期作品的主要内容。 B . 曹操的《短歌行》表露出求贤若渴的心情,言辞质朴,情感真挚 C . 曹丕诗歌特点是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没有鸿篇大论,风格简约清俊。 D .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李白对建安文学评价的诗句,是对建安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影响的肯定。
  • 4. 文学类阅读

    宋瓷碗

    赵荫棠

    老董自以为是保定城内的雅人。从外表看来,他那傲慢的态度及斯文的言谈,在紫河套的书铺老板和古董商人中

    他开一个没字号的铺子,买卖古董兼旧书,他把同行们看为粗鲁无识的市侩。“哼,转来转去,竟然没人敢承受,早被洋人带到外国去了。他们不知道这管箫,就是苏东坡《赤壁赋》所写的那管洞箫。”他把它擦得灿烂有光。关照女老板给他做个黄绢袋子,注视它,只此而已,不过是修身养性的工具,无声倒比有声强。从此,自号铜箫馆主。

    货归识家,在他得了铜箫之后,接连着又得一件宝贝——铁杖。据说这根铁杖是明末一个老教师传下来的,又自号“铁杖老人”。说他将来练成了,给国家效力,因为博浪沙刺秦,可以自己干

    他在醉酒之后,提起笔来,写了两个横幅:一个是“铜箫馆主”,配了一副珂罗板印的王文治的对联;另一个当然是“铁杖老人”了,两边配的是翁方纲所写的对联,仿佛是真迹。

    他很得意他所写的横幅,觉比翁王高明的多,写字必须有英雄气概,惟有他的字是书气兼英雄气。同行们看见他的字,只是发笑,因为居士最会游戏三昧的夸奖他,并且赠给他一副对联

    铁杖无情担起千秋大道 铜箫有孔吹出六和阳春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味禅也。祝你长生,多多提拔真才如余者。”

    一年之久,他没有再得着宝贝。他的生意便渐渐的冷落起来。所以把城外祖传的田地卖去了两三亩,来维持他们夫妇的生活。

    说也奇怪,他的好运真来了,他竟然得第三件宝贝——宋瓷碗。

    是在中秋节的前一晚上,被女老板嘟噜的有点发闷,提起铁杖缓缓地走到城隍庙街,说道:

    “董掌柜,我还欠你一块钱呢!我有一个旧碗折算给你成不成?”。

    他点点头,接着这个碗,无思无虑的回到家中。让女老板给打了一盆水,又用沾布把湿水擦去,就灯光底下仔细一看

    “宋瓷碗!”

    女老板放下她的活计,赶紧跑过来问道:

    “宋瓷碗?真的么?”

    “真的!真的!”

    他很确定的回答他的女人。女老板听他讲究好大一会儿,很欢喜的说:

    “这可好了。真是像你所说的什么‘否极泰来’了。”

    夫妇俩一夜没有睡着觉,好像得了头奖一样。

    第二天北京的一个古董商人到那里,老董让他一看,他说:

    “的确是宋瓷,给你五百块钱!”

    老董摇一摇头,表示不卖。第三天另一个古董商人说:

    “我给你一千元,你卖不卖?”

    他仍然摇一摇头。有这两次的估价,紫河套的空气顿时热闹起来,人们见面不谈别的,闻风而至,都想来这里买点便宜货。物稀者贵,既然是保定的惟一宝贝,更可以把价钱大抬高而特抬高了。抬高到什么地步,由一千二到一千三,一千四……两千元,当然是无价的。”

    也是老董的运气好,在中国的古董商人没人再问津的时候,西洋来了一帮参观团。其中的一个,特别由北京打火车到保定,去鉴赏这件宝贝。他看罢之后

    “我在古玩店的,北京听说,两千怨(元)(只)。我现在给你们四千怨。我现在给你们四千,四千怨,代(太)匮(贵)啦(是不是)?四千怨,好不好?买(卖),我玩路(儿)!”

    女老板在旁边直给老董使眼色,但是老董照例地摇一摇头。

    “不买(卖)?代杀(太傻)啦!”

    西洋人负气走了,女老板和老董吵了一架。“既是宝贝,当然是无价的。”他仍然坚持他的意见。

    京津的古董商人听得这个消息之后,一方面生气,一方面讥笑,第二愚人便是那个西洋鬼子。于是大家联合起来,故意给他放出水的价钱:四千五,六千……一万。价钱增到一万元的时候,老董还觉得少。

    紫河套的空气恢复了常态,各铺子仍然买卖着假珍珠破玛瑙,我们的老董的铺子更冷落了,虽然有点懊丧,却仍然有几分得意,把这第三件宝贝也保存住了。

    这件宝贝,并不像那两件,随便让人看的,他都会惊心动魄的起来,围绕着柜子巡查好几个钟头。

    “那么,你要它有什么用处呢?”味禅居士问他。

    “在我每年的寿诞之日,我用它吃一碗寿面。”

    1944年10月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小说开头介绍老董不仅酷爱收藏各类古玩,而且还是“古董商人中,实在找不出第二个”的“雅人” B . 老董对书写的“铜箫馆主”“铁杖老人”两幅字感到满意,认为自己的字除了“有英雄气概”外,书法艺术也在翁王之上。 C .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味禅也”,既表现出了老董对别人理解自己的爱好的激动 D . 老董的第三件宝贝“宋瓷碗”的得来极具偶然:一个是顺便去要欠债,一个也是随手用碗抵债,可竟然演绎出了一个传奇。
    2. (2) 关于文中老董坚持不卖宋瓷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面对北京来的两个古董商人的不断加价,老董不为所动的根本原因是嫌价钱太低。 B . 老董感觉“既是宝贝,当然是无价的”,不卖宋瓷碗 C . 西洋古董商将价钱出到四千元,老董照例摇头,与第二段中留住“铜箫”情节相照应。 D . 在大家故意放水将价钱增高到一万元的时候,老董还是坚守自己的本心,坚持不卖。
    3. (3) 小说中的老董有着与其他古董商人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小说结尾老董竟然说自己珍藏宋瓷碗只是“在我每年的寿诞之日,我用它吃一碗寿面”,出人意料但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
三、古代诗文阅读(38分)
  • 5. 文言文阅读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秣,妻子固请种粳,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亦无连也。先是颇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秫:可作酿酒原料。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B .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C .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D .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径,原指西汉蒋诩隐居后在院里开辟的三条小路,后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B . 薪水,在文中指俸给,意谓供给柴水等生活上的必需费用 C . 解绶,意为解下印绶,辞去官职 D . 情款,有情意诚挚融洽、真实情况等意思,在本文中为第一种意思。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被任用为州祭酒后,由于不能忍受官吏事务,不久就弃官归家,后来衰弱生病。 B . 檀道济前去看望贫困饥饿中的陶渊明,劝他在当今盛世不应该自己折磨自己,并馈赠了他一些精美饭食 C . 陶渊明起初要把官府的公田全部都种上可以酿酒用的秫稻,在妻子儿女的坚持下他才同意种上一小部分的粳稻。 D . 陶渊明曾于九月九日在屋旁菊花丛中闲坐,很久之后,满手握着菊花,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任真自得。

      ②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5. (5) 陶渊明喜酒,遇酒便表现出“真率”性情,这种“真率”性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 6. 古诗鉴赏

    归园田居(其五)

    [晋]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沧浪歌》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可以濯吾足”。③漉:滤,渗。④近局:近邻。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诗歌以诗人一天耕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诗人回归田园后的具体生活。 B . “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道路的荒凉艰难,形象地道出了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 C . 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好、往来密切的景况。 D . “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怨起“夕”时短暂
    2. (2) 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与《归园田居(其一)》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节选的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节选)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 (1) 下列对该节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明”二句,作者把贤士难求比作明月无法揽取,用可望而不可即的情状来表明求贤不得的忧思。 B . “乌鹊……何枝可依?”诗人借乌鹊讥讽那些找不到寄身之地的所谓贤才,还在忙忙碌碌到处奔波。 C . 作者用“山不厌高”两句比喻贤士多多益善,并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统一天下的大志。 D . 曹操的这首《短歌行》,篇幅不长,但情调健康,其中的进取精神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2. (2) 找出运用典故的诗句,分析典故在诗中的作用。
四、语言表达
  • 8. 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例文为之写一首小诗。要求:体现出人物某方面的特点

    人物: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苏轼、陶渊明、李白、杜甫、李清照。

    【例】

    雪莱,你是一只云雀,

    衔着橄榄枝,唱着欢乐的歌;

    你更是一道闪电,

    冲破孤云与暗淡,炽热着激情与赤胆。

五、材料作文(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⑴《老子》有语:“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然孙中山先生则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

    ⑵《史记•项羽本纪》有云:“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言做大事不拘小节

    ⑶《孟子》有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句中的浩然之气和脊梁精神成为千百年来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座右铭,以求信也;龙蛇之蛰,言尺蠖尽量弯曲自己的身体,是为了伸展前进,是为了保全性命。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